800吨鸭肉冒充牛羊肉,明星企业骗贷4000万背后的警示!
16小时前

来源:祥渡法律人
内蒙古绿色大地农牧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绿色公司”)的法定代表人胡国栋,曾是当地风光无限的明星企业家、人大代表和劳动模范。正是这位头顶光环的企业家,在2019年至2021年间,导演了一出用800多吨注水鸭肉冒充优质牛羊肉,骗取锡林浩特农村合作银行4000余万元贷款的荒唐大戏。当2023年贷款逾期,银行诉至法院后,这场骗局才在执行过程中被意外揭穿。法院强制执行时发现,绿色公司质押给银行的808.74吨“牛羊肉”中,竟有800余吨是注水鸭肉,仅约65吨是真正的牛羊肉制品。
案件回溯
绿色公司曾是锡林郭勒盟的明星企业,坐落于水草丰美的阿巴嘎旗,以牛羊肉类屠宰、精深加工、储藏、销售为一体。公司拥有年加工30万只羊、5000头牛的生产能力,冷藏能力两千余吨,产品曾远销国内外。法定代表人胡国栋更是荣誉加身,不仅是阿巴嘎旗第十五届人大代表,还曾被评为锡林郭勒盟全盟劳动模范。公司也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名单,为当地社会经济和民生事业做出过贡献。
这样一家表面光鲜的明星企业,却早已危机四伏。2020年起,绿色公司资金链开始断裂,经营状况急剧恶化。胡国栋了解到锡林浩特农村合作银行推出了“仓融通”信贷业务,该业务需要有质押物作为抵押,由监管公司进行监管。从2019年开始,胡国栋以他人或个人名义,将牛羊肉作为质押物,从银行多次获得大量贷款。当公司冷冻肉库存不足时,胡国栋不是想办法弥补缺口,而是选择了一条违法犯罪的道路。他多次从山东购入大量鸭肉,放入标有精选羔羊肉的包装盒后存于冷库,冒充牛羊肉进行质押。这些注水鸭肉经过了加工包装,均贴有牛羊肉检验合格标签,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。
这起骗贷案能够得逞,与银行和第三方监管公司的监管漏洞密切相关。锡林浩特农村合作银行在“仓融通”信贷业务中,过度依赖第三方监管公司对质押物的监管,自身未进行实质性核查。监管流程存在重大缺陷:监管公司与绿色公司采用共享监控方式,冷库门仅在上班时开启且无人值守;对于质押物的总加工量监管模糊,未形成准确清单。胡国栋在供述中透露:“监管公司共享监控,冷库门上锁,各一把锁和钥匙,上班时把门打开,没人一直值守,下班上。
判决结果
2024年12月,阿巴嘎旗法院作出一审判决:对被告人胡国栋犯骗取贷款罪,判处有期徒刑五年,并处罚金10万元;犯合同诈骗罪,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,并处罚金10万元。数罪并罚,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五年,并处罚金20万元。据悉,胡国栋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,该案数月前二审已维持原判。
法院经审理认为,胡国栋在经营的绿色公司持续亏损、巨额银行贷款无力偿还、抵押物绝大部分为鸭肉的情况下,隐瞒履行合同能力,还发布高于市场价的收购广告,使大量牧民前往销售牛羊。
这起骗贷案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。给锡林浩特农合行造成损失逾3980万元。阿巴嘎旗法院将质押肉的变卖款约80.87万元执行给锡林浩特农合行,但与银行贷款本金相比,只是极小一部分。同时,胡国栋还骗取74名被害人的牛羊进行屠宰销售,收购金额合计约为2030万元,但未按约定支付牛羊款,案发时造成各被害人财产损失共计约1690万元无法追回。许多牧民因此陷入经济困境,有牧民无奈表示:“我们现在连买饲料的钱都没有,以后的日子不知该如何过。”
结语
这起案件暴露了当前金融监管模式存在的诸多漏洞。银行在贷款审批过程中主要依赖于抵押物、仓单和第三方监管公司出具的材料,而这些材料本身存在虚假或严重失实,银行并未进行实质性核查。资深金融律师魏景峰指出:“银行将尽职调查职责‘外包’给第三方质押监管公司,而未履行监督义务是审核缺位的表。”此外,在贷款发放后,银行缺乏持续的贷后检查,未发现企业经营早已陷入亏损,存货价值严重缩水,资金被挪用于旧债偿还等真实情况,系明显的贷后监管缺失。
绿色公司的厂区及屠宰设备和冷冻设备等资产,在阿里法拍平台上历经六次法拍,价格从2313万元降至1769.8万元,却依然无人问津。而这家曾经的地方明星企业,早已资不抵债,欠债高达5700余万元。
胡国栋用800吨鸭肉冒充牛羊肉的骗贷行为,不仅让自己身陷囹圄,更造成银行近4000万元损失和70多名牧民血本无归。此案警示金融机构:创新信贷业务的同时,必须筑牢风险防控底线,绝不能将监管职责‘外包’了事。
相关推荐